发布时间2025-06-07 00:15:56 来源:小编 阅读次数:次
两年前,还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心胸外科读博士的金鑫◆■■◆◆,作为学校第23届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成员,在西藏昌都先心病救治行动中,筛查出卓玛患有先心病■◆◆◆。依托“渝藏医疗空中走廊”救治体系,卓玛很快得以转运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,回到家乡后◆■★,孩子的身体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■■◆◆■。
在回到新疆克拉玛依参与义诊时,一位左侧肩关节不适的尔族阿姨来到现场◆★■■,由于语言差异,无法同博士团成员进行交流。在买迪娜·艾尼的帮助下★★■◆,她顺利完成了问诊、查体、病情分析和治疗建议◆■★★■。离开前,阿姨反复说:◆■■★■“重庆来的博士团真是亚克西!”
一天晚上,博士团正准备从昌都返回重庆■◆■■★,他们突然接到当地政府的紧急求助电话。在几十公里外,一名近5个月大的婴儿因发热一周状况危急。博士团深夜出发抢救。
★◆■“金医生,卓玛小朋友最近来我们医院做复查◆◆■,恢复状况特别好,小朋友的妈妈反复叮嘱我,一定要转达对您的真诚感谢。”前不久■■,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金鑫收到这条信息时■■■◆★■,心里感到特别欣慰。
前来就诊的男孩曾反复高烧咳嗽★★◆,但因当地缺乏CT设备,未能及时确诊,最终病情恶化为脓胸★★★◆★■。仇嘉文在儿科病房看到患儿时,患儿瘦弱的身体上正插着引流管。那一刻,仇嘉文下定决心要从儿科临床转向影像诊断★■★■。“我要做为疾病诊断‘擦亮眼睛★■■◆◆★’的人。”仇嘉文说。
■■“早在2000年,重庆医科大学就组建起博士生医疗服务团,由临床学科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和特邀教授专家组成。”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余华荣介绍,25年来,博士团一批又一批的成员接续传承■★■★,多次前往西藏、新疆◆★◆、四川等地的100余个偏远乡镇开展医疗服务,行程超10万公里,义诊6200余次,受益群众超5万人◆■■★■。
作为重庆医科大学第21届博士团成员,仇嘉文因为一次在四川凉山昭觉县的义诊改变了学习方向。
博士团到达时★■◆,婴儿已经明显缺氧。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诊治◆★,婴儿最终转危为安,孩子母亲激动得哭了。
“近期◆■★■,博士团获得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荣誉称号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,就是对他们25年来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◆◆,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最好褒奖◆★■★■★。”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覃正杰说。
多年来,一代代博士团青年积极作为、服务西部,主动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医疗事业中去。★★★■“当看到博士团招募信息,服务地点恰好是我家乡时,我毫不犹豫就提交了报名申请★★◆◆。”来自新疆的第24届博士团成员买迪娜·艾尼,如今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■■★◆。
“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和博士团的帮助下,我们的昌都市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搭建起远程医疗会诊系统■◆■★,能与重庆专家实时交流,解决疑难病例◆★。”昌都市芒康县人民医院院长黄代君说■★★,有了这些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,就能够更好守护高原孩子的健康。